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专业(专升本)

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4901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601;  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业余)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扎实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认识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相关系统设计开发、运行控制、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工作,满足国家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工科的需求。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安排

课程类别

合计

学分

学时

比例

公共基础课

22

396

25%

专业课

37

666

41%

职业能力拓展课

6

108

7%

实践教学环节

24

432

27%

合计

89

1602

100%

(二)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位英语、毕业论文(设计)、高等数学(2)。

(三)主干课程

1.电路原理(3学分,54学时)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路原理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如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的工作状态以及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②几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结点电压法及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等;③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特征和引起暂态过程,暂态暂态过程中电压与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暂态过程快慢的电路时间常数;④正弦交流电路,确定不同参数和不同结构的各种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和功率;⑤发电和输配电的三相制;⑥电路和磁路的基本理论,铁心线圈电路的分析方法。

2.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3学分,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运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三大经典分析方法,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设计。

课程基本内容: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结构图的概念与变换方法;②传递函数、微分方程、频率特性等数学模型,以及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其他参数指标的计算;③根轨迹绘制的一般方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④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间的变换方法;⑤时域响应的概念、典型输入信号以及一阶系统、二阶系统以及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⑥离散系统结构图的变换方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3. 电力电子技术(3学分,54学时)

电力电子技术是弱电和强电之间接口,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课程研究电力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可控整流技术(单、三相,半控与全控,半波与全波)、电力电子器件及参数、有源逆变技术、触发电路、交流调压、无源逆变技术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电力电子装置与设备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①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③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⑤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4.电机与电力拖动(4学分,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及变压器等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与电机选择。学习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控制规律,静、动态分析和设计方法。

课程基本内容:①常用铁磁材料的特性,掌握磁路基本定律及计算方法;②常用交、直流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交、直流电机绕组的基本形式及其连接规律;③交、直流电机及变压器稳定运行时的基本理论、运行性能及其分析方法;④电动机机械特性及各种运行状态的基本理论,选择电机的原理和方法;⑤电力拖动系统中交、直流电动机参数调速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指标;⑥各种变频器的原理、特点和适用场合;⑦各类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特点及静、动态分析方法。

5. 供配电技术(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工厂、企业用电和供电技术问题的一门课程。根据工厂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用电设备的主要特征,将电力系统的理论运用于工厂供电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使基本原理和工程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践性强。

课程基本内容:①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②电力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③三相短路分析、短路电流计算及短路的效应;④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⑤供电系统的一、二次接线;⑥电气安全、防雷和接地。

四、教学形式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成人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含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学时、学分

总学分89,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时数1602学时。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上理工继教〔20204号),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鼓励和探索“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六、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原则上应为闭卷考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不超过80%

七、毕业要求

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89学分方能毕业,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

1. 掌握基本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

2. 掌握扎实的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等基础知识;

3. 掌握一定的工程质量管理知识。

(二)能力

1. 具备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2. 具备较熟练检索、阅读中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3. 具备一定的认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

1. 理解并遵守职业操守,熟知工程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 能够跟踪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性地运用现代智能化工具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并具有基本的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

3. 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所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四)岗位能力与配套课程设置

1. 电气智能工程师

岗位能力:①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与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为专业服务的当代相关知识和其他知识;②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开展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③素质: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职业操守、创新思维、人际交往、团队协作。

配套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ython程序设计、进阶综合英语、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综合实验、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讲座、毕业论文。

2. 建筑弱电工程师

岗位能力:①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与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为专业服务的当代相关知识和其他知识;②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开展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③素质: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职业操守、创新思维、人际交往、团队协作。

配套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工程实践训练、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讲座、毕业论文。

八、学位

1.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学位毕业论文(设计)通过双盲检查、学位论文复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