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0201K 层次:专升本 总学分数:89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熟悉基本的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机及数据科学相结合的工商管理问题分析方法和工具,掌握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多元文化视野的企业管理人才。
(二)人才规格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观念,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终生体育锻炼的观念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成为行业佼佼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遵守法律法规,了解商业惯例。
2.知识要求
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常用数学知识。积累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定性、定量分析理论和工具知识。
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从事本学科项目和应用研究所需各种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等。工商管理领域内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工商管理领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主要矛盾并务实解决问题的现场工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演讲、演示和沟通能力等。
通用技能,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和商务写作能力。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等。
(一)公共基础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足开齐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开设其它公共基础课(见表1)。
表 1 公共基础课课程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4 | 形势与政策 | 1 | 18 |
5 | 四史 | 1 | 18 |
6 | 大学英语 | 8 | 144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8 | 信息技术 | 2 | 36 |
9 | 人文、艺术类讲座 | 1 | 18 |
| 总计 | 24 | 432 |
(二)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并涵盖课程实验实训等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核心课程奠定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的课程。课程设置6门,性质为必修课。课程为:高等数学(1)、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承载专业核心素质、知识、能力培养内容的课程,是学生今后在该领域从事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设置6门,性质为必修课。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
3.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专业发展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课程,也包括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指向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课程设置3门,性质为选修课。课程为:广告策划与品牌、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商机识别与品类创新。
(三)职业能力拓展课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专业类课程之外,旨在面向成人职业发展的能力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需求。性质一般为选修课。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其在工作岗位的业务能力等的重要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课程设置、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安排 课程类别 | 合计 | ||
学分 | 学时 | 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24 | 432 | 27% |
专业课 | 39 | 702 | 44% |
职业能力拓展课 | 8 | 144 | 9% |
实践教学环节 | 18 | 324 | 20% |
合计 | 89 | 1602 | 100% |
四、学时、学分及学分认定及转换
(一)学时、学分
总学分89,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时数1602学时。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二)学分认定及转换
鼓励以国家和地方“学分银行”制度为基础,根据《上海理工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鼓励和探索“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转换工作,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五、教学实施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成人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含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
(一)线上教学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线上教学须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和学习活动引导,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应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体验和学生实践能力。
六、考核和毕业要求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原则上应为闭卷考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不超过80%。
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探索通过实践作业、情境测试、技能认证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水平。
(二)毕业要求
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经审核通过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七、学位要求
本专业设置四门学位课程,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学原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学校关于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毕业生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经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学士学位。